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福州市人民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咳喘9

福州市人民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咳喘9

福州市人民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咳喘9

邱某,男,58岁,咳嗽伴下肢浮肿一月余。咳嗽阵发,晨起为重,痰白质稀,时有泡沫痰,畏冷乏力,自汗出,两侧头痛,目涩,口干不欲饮,下肢浮肿,纳呆,小便不利,大便尚调,寐一般。舌淡,苔微腻,脉沉细缓。

初诊(2016.11.29):咳嗽病-饮停三焦,气化失司。治拟通利三焦,方处“五苓散”加减:白术30克、桂枝9克、猪苓9克、泽泻9克、茯苓15克、党参12克、姜半夏6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二诊(2016.12.5):咳嗽大减,痰白质稠,下肢肿减轻,目涩、乏力好转,头疼隐隐,无乏力感,口干不欲饮,畏冷,纳可,小便自利,大便畅,眠安,舌淡,苔薄,脉缓。上方加肉桂6克,白附子9克,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6.12.12):但见偶咳嗽,少量白粘痰,下肢略肿,稍畏冷,余症悉去,舌淡,苔薄,脉缓。守上方加仙灵脾9克,再服7剂,煎服法同前。服药后电话随访,告知诸症消失。

按语:

五苓散一方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其曰:“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后世医家对本方也各有见解,如《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云:“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其中亦指出该方有表里双解之义。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脾、肾三脏失常,水液运化、输布失常,饮停三焦,水湿停于上焦表现为咳嗽、痰白稀等肺系疾病,水湿停于中焦出现口干不欲饮、纳呆、腹胀等脾胃症状,水液蓄于下焦则为小便不畅等症状,日久则水液代谢失常发为水肿,临证应当活学活用,三焦气化不利之证均可随证加减而用。

  本案中患者咳嗽,痰稀、下肢浮肿,纳呆,口干不欲饮、小便不利均为三焦气化不利,水饮内停之象,故选用五苓散输利三焦气机、化气行水。清代医家章楠在《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写到“此方用术健脾,以桂通阳,阳气运化,水道流行,乃以二苓、泽泻导入膀胱而泄。所以经言:三焦者,水道出焉,属膀胱,而膀胱为三焦之下游也。又曰:气化则能出焉。谓三焦之气宣化,而膀胱之水方能出也。”本案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水饮之邪从小便分消,白术健脾燥湿,配合桂枝温通水脉,同时化气行水,又因患者有乏力、自汗、脉细之肺脾气虚之象,故以党参健脾益气,同时加用姜半夏燥湿化痰,除饮之根,配合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用分消三焦之停饮,化气行水,饮去病自止。二诊时诸症悉减,但仍感畏冷、头痛,盖因饮为阴邪,易伤阳气,气虚则易被风邪,风邪易袭阳位,故见头痛隐隐,故加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同时稍以肉桂助火之源。三诊诸证消,但见咳嗽与浮肿,病久必及肾,故仙灵脾温肾阳以化水湿。方证相应,故疗效显著。

   《伤寒论》五苓散方虽为水饮而设,名为五苓,而并非全用利水渗湿药,桂枝通阳气,白术筑中焦健脾运,虽非利药而蕴利之意,饮湿为阴物,必然阻隔阳气,阳气一通,水饮自去。而周游全身,或为肤汗,或为小便,因证而异。

医院地址与电话

医院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导航

医院电话

0591-87678569

福州市人民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咳喘9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