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湖北省名中医TOP100之国医大师李今庸先生

湖北省名中医TOP100之国医大师李今庸先生

湖北省名中医TOP100之国医大师李今庸先生

李今庸(1925年9月5日-2022年4月27日),字昨非,男,湖北枣阳市人。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全国十大“国医楷模”之一。 

生前任湖北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并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新中医》顾问、《中医药学刊》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名誉主委、全国类风湿关节炎医疗中心网络及协作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藏》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2022年4月27日,李今庸因病在湖北省武汉市逝世,享年97岁。

湖北省名中医TOP100之国医大师李今庸先生

人物生平

李今庸1925年9月5日生于湖北省枣阳县(今枣阳市),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十大“国医楷模”之一。他幼承家学,熟记经史,医文俱精,早年侍父临诊时即名震乡里。1957年开始从事中医教育事业,首创中医治经学研究方法整理研究古典医籍,发掘并完善中医经典理论体系,为《内经》学科泰斗,在20世纪60年代初即奠定中医学界巨擘地位,被誉为“经典王”“《内经》王”“活医典”。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本草》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顾问、终身理事;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北省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委员、第五、第六、第七届常务委员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湖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二、第三届副理事长、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他是中医训诂校勘第一人,一生笔耕不辍,考证所引用先秦两汉、唐宋时期的书籍达257种,其中医学类75种,子类19种,经类16种,史类79种,典籍50种。他能将经典医籍原文一字不差地背诵。编写高等院校中医经典教材,在全国推广经典教学,让中医经典传承遍地开花,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优秀人才。

人物事迹

李今庸,字昨非,1925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唐家店镇一个世医之家。今庸之名取自《三字经》:“中不偏,庸不易。”意为立定志向,矢志不移,永不改易。昨非,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含有不断修正自己错误认识的意思。书斋曰莲花书屋,义出周敦颐《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今庸平生行止,诚如斯言。《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他常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李今庸从医67载,执教57年,漫长的医教生涯积累了宝贵的治学经验。其治学之道,建造了弟子成才的阶梯,是后学登堂入室的通途。听其教、守其道、恭其行者,多能登堂入室,攀登高峰。

博学强志光辉岁月

李今庸7岁入私塾读书,开始攻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等儒家经典著作,并博闻强志,日记千言,常过目成诵。1939年随父学医,兼修文学,先后研读《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侯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神农本草经》等,随后其父又命其继续攻读历代各家论著和各科著作,并指导他阅读《毛诗序》《周易》《尚书》等书。对于《黄帝内经》,他大约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即将其内容烂熟于心。现在只要提到《黄帝内经》的某一内容,他都能不假思索明确无误地给你指出,本段内容是在《素问》或《灵枢》的某一篇,所以被人们誉为“《内经》王”、“活字典”。

1961年,时任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的蒋立庵,将一本《江汉论谈》杂志给了李今庸,他认真阅读后,敏锐地意识到蒋老是希望他掌握校勘训诂学的知识,以便有效地研究整理古典医籍。从20世纪60年代初,他先后阅读了大量有关古代小学类书籍。通过认真地阅读《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解字义证》《说文解字注笺》等,他对许学相当熟悉。又广泛阅读了雅学、韵书以及与小学有关的一些书籍。从此,他掌握了治学之道。

校勘医典著述等身

李今庸在治学上锲而不舍,勇攀高峰,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从20世纪60年代就步入了这条漫长而又崎岖的治学之路。在这方面他着力最勤,费神最深,几乎是举毕生之力。他曾说到:首先要善于发现古书中的问题,然后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并搜集大量的古代文献加以证实。当写成文章时,又必须考虑所选用文献的排列先后,使层次分明,说明透彻,让人易于读懂。如此每写一篇文章,头痛数日不已,然而他仍乐此不疲。虽是辛苦,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经一番整理后,不仅使这些古籍中的文字义理畅达,而且其医学理论也明白易晓,从而使千百年的疑窦涣然冰释,实有功于后学。

李今庸将清朝乾嘉时期所兴起的治经学方法,引入到古医籍的研究整理之中。他依据训诂学、校勘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方言学、历史学、文献学和历代避讳规律等相关知识,对古医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古医书中有问题的文字、内容,则采用多者刈之,脱者补之,隐者彰之,错者正之,难者考之,疑者存之的方法,细心疏爬。他治学态度严谨,一言之取舍必有于据,一说之弃留必合于理。其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如《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太素》《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肘后方》《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马王堆汉墓帛书》以及周秦两汉典籍中有关医学的内容。每有得则笔之以文。从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他发表了诸如“析疑”、“揭疑”、“考释”、“考义”这类文章200多篇。2008年,他在外地休养的时候,凭记忆又搜集了古医书中疑问之处88条,其中部分内容现已整理成文,由此可见,其对古医籍疏爬之勤。

李今庸执教已50多个春秋。他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师资班等各类不同层次学生讲授《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及《中医学基础》等课程。自1978年开始,又连续指导了数届《内经》专业硕士研究生。同时,李今庸还先后赴辽宁、广西、上海等地的中医院校讲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

李今庸非常重视教材建设。1959年,他首先在湖北中医学院筹建《金匮》教研组,并担任组长,其间编写了《金匮讲义》,作为本院本科专业使用。1963年代理主编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试用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从而将《金匮》这一学科推向了全国;1973年为适应社会上的需求,该书再版发行;1974年协编全国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学基础》;1978年,主编《内经选读》,供中医本科专业使用,该教材受到全国《内经》教师的好评;1978年,参与编著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内经》;1987年为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编写了《金匮要略讲解》,2008年该书更名为《金匮要略讲稿》再版发行。几十年来,李今庸为中医药院校教材建设,倾注了满腔心血。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李今庸在主持教研室工作时,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养。1981年,他在教研室提出了“知识非博不能反约,非深不能至精”的思想。他要求教师养成“读书习惯和写作习惯”。为配合教师读书方便,他在教研室创建了图书资料室,收藏各类图书800余册。并随时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1986年,他组织教研室教师编写《新编黄帝内经纲目》和《黄帝内经索引》。通过编辑书籍及教学参考资料,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对教师的使用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努力,现已培养出一批较高素质的中医药教师队伍。

李今庸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尤长于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在内伤杂病的补泻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泻重痰瘀,补主脾肾。脾肾两脏,一为后天之本,一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精气的主要来源。二脏荣则一身俱荣,二脏损则一身俱损。因此,在治虚损证时,补主脾肾。在临床运用中,具体又有所侧重,小儿重脾胃,老人重脾肾,妇女重肝肾。慢性久病,津血易滞,痰瘀易生,痰瘀互结互病,易成窠囊。他对于此类病证的治疗是泻重痰瘀,或治其痰,或泻其瘀,或痰瘀同治。他临床经验丰富,辨证准确,用药精良,常出奇兵以制胜,其经验见于相关著作及论文中。李今庸非常强调临床实践对理论的依赖性。他常说:“治病同打仗一样,没有一定的医学理论作指导,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医疗活动。”如一壮年男子,突发前阴上缩,疼痛难忍,呼叫不已,李今庸据《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的理论,为之针刺足阳明经之归来穴,留针10分钟,病愈,后数十年未再发。

振兴中医建言献策几十年来,李今庸为保护发展中医药这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四处奔走,呼吁呐喊。1982年,他同全国中医专家一起签名,向中央反映全国中医药事业情况,并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机构;1984年又同全国11位中医药专家一起签名,上书国务院总理,建议通过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机构;2003年4月还直接给中央领导写信,恳请迅速制定保护和发展中医药的法规,保护和发展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医药学。李今庸作为一代中医药思想家,从未停止过对中医药学理论、临床、教育的反复深入思考。他在担任湖北省政协常委及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期间,经常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写了大量的提案、信函、建议等,为发展湖北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他又先后撰写了《从实践的观点看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成败》《关于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略论中医学史和发展前景》等文章,充分表达了他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的思想。 

[4]悬壶执鞭大半世纪铸十大成就李今庸7岁入私塾,1939年他随父学医,1942年开始临诊。大半个世纪的行医和教学生涯中,他建树颇丰,湖北中医药大学总结了他的成就,包括首创治经法研究中医古典医籍,开创了中医文献学研究新领域;运用校勘学、训诂学等方法研究古典医籍24种,对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释疑解惑达数百条,澄清了许多长期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对《黄帝内经》研究造诣精深,发掘完善了中医经典理论体系;被誉为“经典王”、“《内经》王”、“活字典”;在全国开创《金匮》学科,为《内经》学科教育先行者之一;他提出了“楚医学”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

成就贡献

李今庸教授是当代《黄帝内经》学科研究的著名专家。他创建和发展了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理论《黄帝内经》现代学科教育(包括中医基础学科的建立)。以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运用考据学原理,对《黄帝内经》的医理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证,解决了历来存在的大量疑难问题;对《黄帝内经》中医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给予了正确阐明,并提出了许多的见解。其研究成果已被多版《内经》教材引用,并为古籍研究所采纳。

2,在中医科研上:其一,在全国中医界首创治经法研究中医药古典医籍,即以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字学、方言学、历史学、考古学以及避讳知识等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研究中医药学古医籍和中医经典理论;其二,研究成果即对古典医籍包括有四部经典著作和古医籍以及先秦两汉著作有关中医药学资料等在内共计24余部古书,其研究的千古疑难问题多达数百处。

3,在临床医疗活动上:其一,形成完整的临床医学指导思想即坚持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其二,独创个人的临床医疗经验病证证型治疗分类约140余种。

湖北省名中医TOP100之国医大师李今庸先生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