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中医馆

衡阳致中堂:(医案)中医药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

中医药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

前论

黄疸一证,古人早有五疸之说,后人又分阳黄、阴黄两大类。阳黄者面如橘皮色,脉弦滑,舌苔白腻或黄厚;阴黄者面色晦暗或呈黑黄色,脉象沉滑,舌苔薄白。临床以见阳黄者居多,阴黄者少见。

黄疸一病,多由湿热引起,临床所见,或热重湿轻,或湿重热轻,或湿热并重。从三焦辨证则有湿热蕴于上中焦、湿热偏于中下焦和湿热弥漫三焦之分。如以气血辨证,湿热在气分者,可以不出现黄疸,湿热入于血分则出现黄疸。所谓残余黄疸是指病毒性肝炎患者血胆红素长期增高不退而言。本病由湿困中州、湿浊生痰、肝郁血滞、湿痰阻络所引起,因此对残余黄疸的治疗需重在从痰论治。笔者经验,阳黄者除治以清热利湿外,更主要的是活血化痰;阴黄者除治以温运脾阳外,也需以活血化痰为其主要治则。现举残余黄疸阳黄、阴黄治验各一则如下。

衡阳致中堂:(医案)中医药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

案例一

例1.李某某,男性,20岁,工人,1983年4月26日初诊。

患者于4个多月前因发热、呕吐、面目皆黄、小便深黄、肝功能不良住某院,诊断为急性黄疽型肝炎。住院治疗2月余,黄疸渐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1.5毫克%。出院后2个月,血清胆红素升高至1.9毫克%。症见右胁下微感不适,食纳正常,咽部作堵,口舌经常生疮,有时恶心,尿黄少,大便溏软不畅,望之面目黄染不明显,舌苔白腻舌质红,脉象弦滑。血清胆红素1.92毫克%,其他肝功能指标均正常。证属肝胆湿热未清,入于血分经久不宣。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处方:

茵陈30克,莫河车10克,丹皮10克,泽兰15克,藿香10克,炒知、柏各10克,车前子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川连3克,黄芩10克,茅根15克。

另用青黛15克白矾15克,共研细粉,装一号胶囊,每次饭后服一枚胶囊,日3次。以上方出入共服月余,复查肝功能正常,血清胆红素降至0.8毫克%,黄疸指数5单位。以后随访时共复查5次,血清胆红素均为0.8毫克%,肝功能正常,症状消失。

案例二

例2.毕某某,男,26岁,病历号247673。住院日期1963年10月15日。

患者于1961年9月发现面目皮肤发黄,食纳不佳,经某医院检查,诊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服用中西药,自觉症状好转,但两目发黄未完全消退,肝功能异常,遂于1962年10月15日住我院治疗。症见疲劳,怕冷,右胁痛(疲倦劳累后疼痛加重),大便溏,目微黄,面色无泽,舌苔薄白,舌质稍淡,脉象沉细而缓。血清胆红素2.2毫克%,黄疽指数20单位,谷丙转氨酶略有异常。证属脾阳不振,湿痰阻络,入于血分发为阴黄。治以温补脾阳、祛痰化湿、活血退黄。处方:

党参15克,生黄芪12克,茵陈60克,云苓15克,炮附子10克,白术10克,干姜6克,泽兰15克,郁金10克,橘红10克

上方服14剂,症状稍有改善,黄疸指数9单位,血清胆红素0.8毫克%,谷丙转氨酶在正常范围。因病日久,继服上药3个月。经4次复查,肝功能正常,血清胆红素均在1.0毫克%以下,症状消失而出院。

衡阳致中堂:(医案)中医药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

后论

我院肝炎组曾在1975年总结了血清胆红素长期增高患者10例,病程1~4.5年,血清胆红素在1.5~3.8毫克%之间,平均为2.23毫克%,凡登白试验均呈间接反应,其他肝功能均属正常,患者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灰白,脉沉缓或沉细,多数病人临床症状较轻,8例有不同程度的肝区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和腹胀,5例大便不调,日解稀便2~3次,4例有腰背酸痛和畏寒。根据以上见症,显为寒湿困脾,故从阴黄论治,法以温运脾阳、利湿退黄为主,药用茵陈、炮附片、干姜、桂枝、白术、生黄芪、党参、云苓、泽兰、赤白芍等,湿重者加车前子、泽泻,气滞明显者加香附、厚朴等。经3~4个月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见减轻,10例患者血清胆红素均降至1毫克%以下,平均为0.67毫克%,疗效是比较满意的。

根据我的多年临床观察,残余黄疸患者多为阴黄,阳黄者比较少见。对于阴黄患者治疗应注重温运脾阳,辅以利湿退黄。笔者经验,青黛、白矾具清肝热、祛痰涎作用,对黄疸的消退有一定效果。青黛、白矾合用治疗黄痘的效果较好,但如治阴黄,只可用白矾,不能青象。上二药对合并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胆固醇的患者,用之亦均有效果。

衡阳致中堂:(医案)中医药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
衡阳致中堂:(医案)中医药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