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好中医

广东省名中医Top100擅长心脏病的黄春林主任医师

广东省名中医Top100擅长心脏病的黄春林主任医师

广东省名中医Top100擅长心脏病的黄春林主任医师

黄春林 主任医师 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肾病专科

擅长:心肾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心脏病及慢性肾脏病的诊治。

医生介绍专家简要: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科室:肾内科(大德路总院)、肾内科(大学城分院)、心脏中心门诊、心血管科(芳村分院)、心血管一科(大学城分院)、心血管二科(大学城分院) 擅长:心肾疾病、肠胃疾病的临床治疗与养生保健。 详细介绍: 教授,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二部一局(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名师带高徒的中医专家,中华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的顾问。

 主角    黄春林教授,广东省惠阳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研究所副所长,现任该校教授、主任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1993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1997年、2002年先后两次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带徒名老中医专家。黄教授对心肾疾病的诊疗尤为擅长,对多种疑难杂症有深切的体会。著作等身,医、教、研成果丰硕。
 

自画像  六十八岁,工作依然是一种快乐  30多年来,黄春林教授一直活跃在教学、科研、临床的第一线,他孜孜以为之,虽然即将步入古稀之年,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工作是一种快乐,怎么会感到厌倦呢?”是自勉,也是对年轻人的劝喻。  

关爱:对病人“来者不拒”  我诊治的病种,除了心肾疾病之外,还有好些其它内科疑难病。来诊的病人较多,特别是从东莞、惠州、深圳、梅州、香港等地赶来就诊的病人,我总是本着“来者不拒”的原则给他们加号,且从不因为病人多而“速战速决”。凡是首诊病人,必定详询病史,认真观神、察舌、望色、切脉,一丝不苟地诊查,而后做出诊断、拟订治疗方案。对复诊的患者也是仔细地了解服药后的情况,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在用药问题上,我始终坚持“安全、有效、廉价”的原则,力图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并且经常从饮食起居、精神调摄等方面具体指导病人。 

忧虑:因病返贫倍增使命感  1997年,因中医肾病中心建设的需要,我开始主攻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我切实感到需要做透析的病人是很辛苦的,不但有身心之痛,而且每年6万元以上的基础治疗费用也将成为极大的现实负担。看到很多病人因病返贫、因病故去,我感到忧虑,治病救人的使命感,促使我不断地努力研究和工作。目前,我们的团队运用自己研制的尿毒灵、尿毒康等中成药,兼之以辩证的方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症进行治疗,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延缓了病人透析或换肾期的到来。  

快乐:工作、含饴弄孙都是享受  工作是我的快乐。很多人问我:岁数不小了,为什么还不去享受生活呢?我就告诉他们:工作就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我每周三次门诊、两次查房,着实乐在其中;我热心于临床教学,除了本科生、进修生,这些年来先后培养了三名硕士、八名博士、两名博士后、三名高徒;我还作为教授,到马来西亚中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同时著书立说,主编了3本医学专著,同时担任了21本专著的副主编。当然,到了节假日,我还要带上孙子孙女到公园里逛一逛,尽享天伦之乐。  先生在其弟子的眼中,有一个“伟岸的身影”,其弟子多以先生为楷模,而立于杏林之巅。本报记者 吴伟洪  黄春林教授始终坚持“安全、有效、廉价”的原则,力图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因此,深受患者的爱戴。本报记者 吴伟洪     

速写  谨严和爱心让人肃然起敬
  黄老师快七十岁了,但看上去也就五十来岁的样子。我问他有何养生的秘诀,他淡然地笑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从年轻时开始就注意精神调节,这一点很重要。”  黄老师的话触痛了我和摄影记者的神经——做媒体的,压力大在所难免,总感觉身子骨需要调理——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请黄老师把脉。黄老师愣了一下,呵呵地笑起来,然后望闻问切一番。重新回到采访上时,已经过去差不多半个小时了。黄老师反复叮咛摄影记者:“湿热太重了,一定要注意饮食呀!”一边说着,一边开起药方来。摄影记者愣了一下,然后拼命地按起快门。  除了爱心,黄老师的谨严也让我印象深刻。采访涉及到一些生涩的中医药词汇,黄老师便一笔一画地写在纸上给我看;他习惯于写繁体,有时又担心我看不清楚,所以经常又用简体字写一遍。“对,上面还要加上个草花头”之类的提醒,足见他的一丝不苟。
 

人生画卷  淡泊名利,醉心平生杏林行
 童年 穷人的孩子早立志  1937年2月,我出生在广东惠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困,父亲很早病逝,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四个子女(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艰难度日。因为我年纪最小,所以获得了读书的机会。只是刚读到一年级,日本侵略者攻陷惠阳,学校因此解散,我跟着母亲等家人逃难去了。在逃难途中,我的两个年轻叔叔被日本军人杀害。  国仇家恨促使我发奋读书。抗战胜利后,我重新开始小学学习,我用功读书,同时憧憬着将来成为一名教师——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小学的老师无所不知,鼓励我们学好知识、建设家园,教师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职业。五年级的时候,我毅然决然报考初级师范,没想到300名录取名额的考试吸引了3000多名考生,还没走到考点,截止报名的消息就已传来。没有办法,我只好回到学校,改考初中了。
  中学 确定中医为终身职业  中学阶段的我,满脑子都是光怪陆离的幻想。初中学地理,世界各国的奇珍异趣让我兴致盎然,我于是很想成为地质队员,走遍大好河山,为祖国的建设寻找宝藏;进入高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米丘林的学说又让我浮想联翩,我于是喜欢起果树蔬菜来了,一到假期,我便回到乡下忙不迭地进行多种果树间的嫁接:番茄接茄瓜,橙接李,月光花接番薯等等;高二时,科学家钱学森的报道深深感染了我年轻的心,我于是决心学好数理化,做一名响当当的科学家。  然而,造化弄人。1957年,我高中毕业,班主任拿了高考报考体检表后说我有“糖尿病”(可能是弄错标本所致)。我因此失去报考理工科的机会,报考医农科就此成为我唯一的选择。我的班主任和同学力主我放弃曾经痴迷的果树蔬菜,我想就学医吧,鲁迅、郭沫若先生不是也学过医吗——较之西医,中医神秘莫测、奥妙无穷,肯定是报考中医学院啦!由此,命运就将中医定格为我的终身职业。
 中青年 大医精诚 精益求精  1957年,我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即今天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浓厚的中医药文化之中,虽有负笈之累,但学有所获、神清气爽,我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在学习期间,我就明确了学医的目的,即要像《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说的那样: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1963年,毕业后的我到广东省中医院工作,开始践行自己的中医药理想。  在医术上,我告诫自己力求精益求精,一方面必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努力精通中医,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西医药的学习。为了加强业务,我除了自学外,还先后在中山大学一附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日本福山循环器病院进修深造,曾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举办的“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高级学习班”学习。  在为医的态度上,我要求自己像唐代名医孙思邈那样“大医精诚”,对病人关怀至爱。1993年,我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我感到担子更重了。
 对话  创汇能力弱,不是邪气太盛,而是正气不足
  记者:中国是中医药大国,但中国在国际中医药市场上的地位并不高。你对此有何看法?  黄春林:据了解,前些年国际中药贸易额在160亿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市场份额被日本、韩国占去,我国只占到了5%左右的份额。中国是中医的老祖宗,但出口创汇的能力如此之低,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当然,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很多年来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中国中医药市场相对欠发达,有比较复杂的现实原因,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日本开发中医药的实力为什么如此强大呢?  黄春林:不是日本强,而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中医在日本被称作“皇汉医学”,主要以我国汉朝伤寒论为基础,其实汉朝之后,中医还有很大的发展,例如金元时代的四大家以及明清时代的温病学派等等。因此,从体系的完整性和学术的深度广度来说,皇汉医学远远比不上我国的中医学。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在研究、开发、应用方面做得不够。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正不胜邪,不是邪气太盛,而是正气不足。相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贸易大国、强国。  记者:作为名老中医,你最想对年轻的中医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黄春林:我希望年轻的中医重视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学习,以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发扬历代众医家的特长。有条件的中医,最好也要学一点西医,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医特长,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疾苦。
 

经典病例  一颗匠心独运,“呵”心“护”肾健康
  黄春林教授对心肾疾病的诊疗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以下撷取二例。    

个案一:IgA肾病  薛女士,31岁。  患者2001年初开始出现反复腰酸、尿频,同年10月16日在某医科大附院做肾穿活检示是一种IgA肾病中较为严重的病理类型,很容易出现肾功能衰竭。经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等西医积极治疗手段疗效欠佳,2002年1月24日来黄教授处就诊,黄教授辩证为肾精亏虚加湿热,处方:  生地15 丹皮15 淮山25 茯苓皮60  山茱萸15 泽泻18 丹参20 莪术15  小蓟25 覆盆子25 公英20 仙灵脾30  北芪30 海螵蛸12 甘草6  上方加减坚持服用,并逐渐将原来所服用激素减量至停用,至2002年8月,患者症状基本消除,多次复查尿常规完全正常。继续守方服用,病情一直稳定至今。    

个案二:心衰  苏先生,73岁。  患者2004年6月开始出现阵发性胸闷痛,在某大医院检查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慢性浅表性胃炎,缺铁性贫血”,予扩冠等西药综合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同年7月底起胸闷痛持续时间较长,并出现上1~2楼气促等心衰症状。去年8月21日来黄教授处就诊,在原来西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辩证以参苓白术散合生脉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太子参25 白术30 茯苓皮60 麦冬15  五味子6 葶苈子15 丹参15 延胡索13  肉桂3(焗) 公英20 海螵蛸15 木香15(后下)  法夏12 石斛20 炙甘草12  服用一月后患者胸闷痛明显减轻,睡眠明显改善,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可上2~3楼而无明显气促,日常生活能自理,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较前明显缩小,心脏射血分数改善。

医院名称: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医院类型:专科医院医院等级:三级甲等联系电话:0756-3325027,3325119

广东省名中医Top100擅长心脏病的黄春林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