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臣字门儿科传人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

医师介绍:

臣字门儿科传人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

孙浩

简介

江苏省名中医、原仪征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孙浩是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江苏省“非遗”项目——“臣字门儿科中医术”当代代表性传人,长期从事临床科研和医院管理工作,为仪征的中医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臣字门中医儿科,以创始人朱良臣的“臣”字为学派名,是中医儿科界独特的学派,至今已相传六代,历经200余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继承人为朱良臣、朱冠臣、姜继臣、孙谨臣。第五代传人取“治世以文,弼亮之臣攸赖”之义,嫡传有刘弼臣、孙亮臣(孙浩)。

小儿咳嗽医案:

臣字门儿科传人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

咳嗽为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病症状,其病因病机多端,故治疗各异。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善用经方治疗多种证型的小儿咳嗽,现整理分析五则验案如下。

1 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以治咳

吴某,女,9岁,因发热咳嗽气喘3天来诊。患儿服用感冒药后汗出热不解,咳嗽加重,伴气喘,痰多黏稠,不易咯出,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证属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治拟清宣肺热。

方药:炙麻黄6g,杏仁4g,甘草3g,生石膏20g(先煎),浙贝母10g,炙桑白皮8g,紫苏子10g,莱菔子6g。3剂。患儿药后热退,咳嗽大减,痰少,大便已通,原方去炙桑白皮,加茯苓、焦薏苡仁各10g,再进5剂。

按 孙浩认为,该患儿服药后汗出热不解,说明邪热已入里迫肺,肺失清肃,故见喘息;热灼肺津,炼液为痰,壅闭于肺,故痰多黏稠,不易咯出;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提示里热证。故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加浙贝母、紫苏子、炙桑白皮、莱菔子降气化痰。

2 小青龙汤温化水饮以治咳

刘某,男,10岁,因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难以平卧来诊。患儿素有哮喘史,受风寒后即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痰清稀,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滑。证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治拟解表散寒、温化水饮。

方药:炙麻黄6g,桂枝8g,炒白芍10g,细辛2g,干姜2g,制半夏8g,化橘红5g,五味子3g,甘草3g。3剂。二诊:患儿恶寒发热已解,咳嗽减轻,喉中痰声减少,睡卧安宁,原方再进3剂。三诊:患儿咳喘已平,唯肺脾气虚,哮喘易反复发作,嘱常服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以补益肺脾。

按 孙浩认为,该患儿受风寒后即恶寒发热,此为太阳表证;咳嗽气喘,难以平卧,喉中有痰齁声,时咳吐白痰,此为内有水饮之邪。水饮泛滥,侵犯肺胃,致肺失宣降,胃气上逆,故治以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宣散之功,芍药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降逆化痰,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

3 调胃承气汤通腑肃肺以治咳

金某,女,4岁,因咳嗽6天来诊。因患儿发热咳嗽,家长给予感冒药治疗,热退而咳嗽未愈,咳而有痰,烦躁,寐欠安,纳呆,大便1周未解,口中异味,舌苔黄厚腻,脉滑。证属痰湿内阻、腑气不通,治以通腑肃肺。

方药:生大黄5g(后下),玄明粉3g(冲入),制半夏6g,橘红5g,炒白术、炒苍术各5g,郁金10g,炙甘草3g。2剂。患儿药后大便通,咳嗽止,睡眠安,纳稍增,二诊时舌苔稍厚,予王氏保赤丸口服以巩固疗效。

按 孙浩认为,该患儿外感表证后出现烦躁寐不安、便秘等症,属阳明腑实,热虽聚于胃,而未见潮热、谵语等症,主以调胃承气汤。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祛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炙甘草甘平和中;加制半夏、橘红化痰燥湿;郁金行气解郁。诸药合用,共奏通腑肃肺止咳之功。

4 半夏泻心汤降逆消痞以治咳

王某,男,6岁,因发热、咳嗽、痰多气粗来诊。患儿素体肥胖,昨日贪凉后晚间始发热,微恶寒,无汗,咳嗽,痰多气粗,咳出黏痰,腹胀,大便稀溏、酸臭,苔黄腻,脉滑数。证属外感痰食互结、中焦气机痞塞,治以疏风解表、降逆消痞。

方药:淡豆豉8g,薄荷3g(后下),制半夏8g,炒黄芩5g,黄连2g,淡干姜2.5g,茯苓10g,甘草3g,大枣3枚。3剂。二诊:患儿汗出热退,痰少咳减,不呕吐,腹胀消,大便正常,治以健脾化湿,方药:茯苓10g,炒白术8g,焦薏苡仁10g,炒扁豆8g,制半夏6g,橘红5g,炒枯芩6g,莱菔子5g,甘草3g,大枣3枚。5剂。

按 孙浩认为,该患儿形体颇丰,素有痰食内结,加之外感风寒,导致寒热错杂之邪痞塞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故出现发热、咳嗽痰多、腹胀、肠鸣下利、恶心、呕吐等症,故治以淡豆豉、薄荷轻清达表,使邪从汗而解,并用半夏泻心汤苦降并用,加茯苓健脾利湿,因有外感表邪,故弃用人参,以防闭门留寇。二诊诸症悉解,以健脾化湿善其后。

5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咳

余某,男,4岁,因低热、咳嗽6天来诊。患儿6天前患感冒,恶寒发热,在外院治疗后仍有低热、咳嗽、动辄汗出、纳差、大便偏干、舌淡红、脉浮缓。证属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6g,炒白芍6g,甘草3g,生姜1片,大枣3枚,杏仁4g,莱菔子8g。3剂。二诊:患儿热退,汗止,咳嗽大减,纳渐增,大便通。上方加太子参8g、茯苓8g。5剂。

按 孙浩认为,本例患儿低热、咳嗽、动则汗出、纳差、大便干、舌淡红、脉浮缓,证属营卫不和,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杏仁、莱菔子肃肺利便,故咳嗽自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臣字门儿科传人孙浩——经方治小儿咳嗽验案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