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博医堂: 五脏好不好,脾胃见分晓
五脏好不好,脾胃见分晓
小孩睡觉流口水很正常,为什么有些大人睡觉也会不自觉的流口水?
身边人只要有感冒的,有些人必定会中招,而且反复感冒难痊愈……
为什么一紧张手心就容易出汗,还老爱跑厕所?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皆与脾有关。”
按五行学说,脾居中州属土,土能生万物,万物归于土。土壤肥沃的话,就能长出丰硕的食物,若土壤不好,它就会一片干旱,甚至有时候长出来的东西是有毒的。
所以说:“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脾胃健运,方能供给更多的精、气、血、津液。
中医认为: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当脾虚时,常会先补益脾胃,打开气血升降的开关,恢复气血顺畅运行,方能濡养五脏六腑。
肝胆不太好的人,须多重视脾胃保养
医圣张仲景有句话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当一个人肝不太好的话,哪怕他的脾胃暂时没问题,那也要提前强健脾胃。因为肝属木,脾属土,五行之中木克土,肝脏气机疏泻不畅,就会横逆犯脾,久之脾脏见肝之病就会运化失常。临床上很多时候,针对一些肝胆病患者,也会首要考虑调理他的脾胃,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诊疗思路。
现代人生活与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最容易侵犯肝脏,而很多情绪不佳的肝郁之人,首先会出现脾胃被克的现象,比如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因为脾主肌,同时也会有四肢无力的症状。
像开篇提到的一紧张手心就出汗、老要跑厕所腹泻等,往往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大概10个中国人里头,就有1个这样的症型,西医认为其是神经性的腹泻,或者肠易激综合证,但中医往往认为是因脾胃虚弱所致,一紧张了肝气就偏盛,肝木克脾土,手心就会多汗,因为脾主四肢,汗会出得很多,有些人的汗多得像水洗一样,跟他握手的时候全是湿的,此类脾胃虚弱者,焦虑紧张时,还容易腹泻,特别爱跑厕所。“
体弱易感体质,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
我们身边,总有些体弱易感人士,只要周边有人一感冒,他就很容易被感染上,而且频繁反复难愈。表面上看,易感冒是卫气不足,看似是肺的问题,而实际上和脾气亏虚有很大关系。
我们饮水进入胃中,散出精气,并上行输送到脾,通过脾输送布散水液精气的作用,再向上输送到肺,如此看来,虽说肺主气,但是它所需要的津气,全赖于脾胃水谷精微所转化。五行学说认为,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属土,肺属金,脾土生肺金,若脾土太弱不足以生肺金,人就会容易得呼吸系统的疾病。
在中医里有“虚则补其母”之说,肺气虚,得补它的母亲,也就是脾。脾胃得以补益后,能产生气,还能生津液,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培土生金”。像上面所说的气虚型感冒,还有一些打喷嚏,流鼻涕,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这些因脾气虚所导致的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过补脾健胃,补足中气,的方法来治疗,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
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等,多由脾胃病在先
近来心脑血管这种“老年病”呈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上的人群中80%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实,很多心脑血管病与脾胃失调密切相关。
心虽主血和脉,但只有脾胃运化与升清、降浊正常,气血源源不断化生,血液推动有力,血脉畅通毒素垃圾才不会滞留于脉管内,心功能活动才能正常。
反之脾不升清,胃不和降,心血推动无力,血脂、痰湿、毒素等就容易滞留在血脉,人会感到心慌、胸闷、头晕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就会慢慢找上门。
此外,心主神明,神志不宁,就睡不好。而神舍于心、神舍于血,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了,心失血养的话,就会失眠,健忘,多梦等,这种心脾两虚型的失眠,久之可能会有眼颤,甚至嘴角也会跟着颤动,就是正常闭眼的情况下会看到这些颤动。因为脾主统血,当脾虚统不了血,血虚生风,就可能引起震颤;另外,眼睛周围有很薄的肌肉,我们的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也结聚在眼睑这个肌肉,如果肌膜失养的话,也会震颤,所以说脾胃引发的失眠,多数会有明显的眼颤。
话说睡眠,开篇也提到一个现象:有些人睡觉不自觉的流口水,这也是脾虚的征兆。中医认为脾主涎,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若健康,嘴部肌肉也会丰盈而有活力。脾虚运化失常,肌肉弹力不足,便容易松弛。因此睡着后,脾胃虚弱的人会自然张开嘴巴,形成口水外流。
鉴于中焦脾胃的特殊位置,开中焦,运化脾胃,升清降浊,通常可以缓解上焦头面、心肺之危机,从而对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有显著的调理效果,现代医学“心胃同治”论也说明了这点。“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先天不足补后天,调补脾胃效果好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之运化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肾中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不断充盈。脾、肾之间是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若脾胃虚弱,肾中精气不足,就会导致肾虚。
脾属土,肾属水,土克水,脾克肾。对于水液代谢问题,解决的方法除了补肾,还可以考虑补脾。像糖尿病的尿多,有可能是脾胃功能下降引起的肾虚。因为脾胃水谷的精微,并没有被输入到身体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而是直驱下降到膀胱,表现出来的是膀胱气化不利,中医认为膀胱和肾是相表里的,也就是说肾出了问题,然而肾和脾之间原本就存在一个先天和后天的关系,先天温养后天,后天补养先天,如果先天很足,后天失养,那也不行,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养脾胃,先解决脾胃的问题,有利于肾的补养,也会有利于尿多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脾胃与胖瘦,关系有多大?
为什么有人吃得多反而瘦?
我们知道,脾是主升清的,把水谷精微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维持生命的,胃呢是主受纳的,胃也是水谷之海,我们吃的喝的,都是先进入胃里腐熟消化,若脾胃功能不太好,这些食物就会瘀积在中焦,瘀久化热,逐渐引起胃火炽盛,胃火过大的话,消化就会加快,表现在外就是很能吃却不容易胖;还有就是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变差,不能输送到人体的四肢百骸了,而脾主肌肉,那么脾虚的人,他的肌肉就会萎缩,因为缺乏充足的水骨精微的濡养,所以表现出来就是消瘦,吃的再多也不胖,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一胖就容易胖肚子?
还有一种比较多见的是脾虚生湿,易虚胖,其实也都是和脾胃密切相关的。现代人无论年轻还是年长,要胖,很容易就胖肚子,这就是腹型肥胖,也是我们俗话说的自带游泳圈,在中医看来就是中焦病变,即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因为脾主运化水湿,湿气重的人,多是由于脾胃温运不及,水湿积聚体内,久之变为痰湿,人就会虚胖。
另外,现代人多食肥甘厚腻,长期久坐不动,夏季爱贪凉吹空调吃冷饮等,也会令湿气加重,这些体湿重的人,舌苔厚腻,多有“胖大舌”、“齿痕舌”等,往往体内也多瘀多虚,气血运行不畅,没有足够的能量将身体内部废物排出体外,随着体内垃圾的逐渐增加,人就慢慢地虚胖了起来。
调理脾胃重在“祛瘀、补虚”
很多脾胃问题的人因为全身气血能量及其匮乏,尽管长期服药,其效果并不明显,经络不通,有效成分难以传达,令药效减弱,且长期服药,易增加代谢负担,伤及肝肾。
中经堂脾胃调理,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祛瘀排湿,二是培补气血。结合体查和辨证,通过脏腑推拿以及岐黄砭术系列调理手法,配合特定区域的经络环刮痧、培元艾灸等多技同调,高效疏通容易瘀堵的中焦,打开上中下三焦气机升降开关,畅通气血运行,充分补益脏腑。
像穿插其中的培元艾灸技法,可令脾胃调理的效果事半功倍。选取热敏点后,配合专业手法,将其药力和热感通过经络传导直达深部,开始时经络未通会只是在局部有热感,经络通畅后,这种热感会顺着经络传至周身,有的人还会有明显的排气反应,能听到肠鸣音,胃肠蠕动也会加快。针对脾胃疼痛、消化不良、胁肋胀痛、大便溏稀、食少便秘、恶心呕吐、口燥咽干、血虚失眠、倦怠无力等等慢病杂症具有多病同调的神奇疗效。
博医堂脾胃调理案例
1、运化脾胃、引火下行、化解“上热下寒症”慢性前列腺炎
王先生,32岁,尿无力,尿不尽4年余,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西药效果一直不佳,最近半年出现阴茎勃起不坚,左侧睾丸轻微坠胀不适,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等。
经博医堂专家辩证为:中焦不足,上热下寒。调理着眼于“运化脾胃,恢复‘阳降阴升’的正常通道。调理时,触诊腹部明显有硬块,采用点穴顺气点按中脘巨阙等穴,打开脾胃气机,同时配合口服中药与健腰护肾疏通术和艾灸引火下行、祛除寒邪,调理几次后,胃口变好,口腔溃疡改善,尿流已变通畅,再引导气下行,温补下焦肾阳,温煦身体,配合梳理肾经、膀胱经、阴茎勃起不坚左侧睾丸不适也有明显改善。
2、升清降浊,浮肿,血糖、血压诸症消失
朱女士,43岁,浮肿,高血压170/120毫米汞柱,高血糖。半年来心脏间歇性停跳,腹部胀满,坚硬拒按,喘气困难,严重失眠,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紊乱。
经博医堂专家诊断为肝气瘀结于中,水气聚结于胸,中焦严重堵塞导致上下不通,混浊不能下降。脾主升,胃主降,结果导致升降无序。来博医堂调理时,首先要通中焦,上下得以通达,表里阴阳得以调和,运用口服中药与全息脏腑腹部推拿术,从中脘巨阙入手,打开气血升降开关,腹部团揉,调理当天腹胀减轻,肠鸣音增强,调理10次后大部分症状基本缓解,血压下降至130/95毫米汞柱,血糖下降。心脏间歇性停跳消失,呼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继续调理20次后基本痊愈。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