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会品茶,你就会号脉!几分钟让你学会最基础的“号脉”~
号脉其实并不神秘
中医里头有一个比较玄虚的就是号脉。说起号脉,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么一副场景:
一个老中医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按着病人的手腕。最后,他能把那个人身体有什么病痛说得一清二楚,甚至妇女怀孕了,他都能号出她是生男还是生女。
事实是不是这样?号脉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为此,我跟很多非常有名的老中医交流过,老中医告诉我说,一般的中医大夫按道理来讲都应该能号出来,但是得先让他们在妇产科待上一年半载,对妇科的东西有所了解才行。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号脉这东西,你得有所凭借,不能无中生有。大家都知道中医里有“望闻问切”,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评价它们的吗?“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前两句比较简单,可“工”是什么意思?就是指水平还算不错的大夫。他只要多问问你怎么得的病,病多长时间了等问题,问完了后也就大致能知道你得了什么病,病已到什么程度了。
最后呢?“切而知之谓之巧”。在中国的文化里,“巧”算一个贬义词。古人把切放在中医四法的最后面,就是认为“切”不过是中医里面一个很小的技巧。所以说,号脉并不神秘。在古人眼里,它就是一种雕虫小技。
那么,怎样才能“巧”?熟能生巧。号的脉多了,自然就巧了。只不过,后来的人把它无限神话了,搞得它在人们心目中非常神秘。很多人到了医院,碰到一个白胡子大夫,就希望人家给自己号脉,以为自己什么都不用说,一号就什么病都能号出来了。
其实,号脉号的是体质,是用来判断一下你是虚寒,还是实热的体质,以及你的脏腑功能是强是弱,如此而已。至于你有没有胃溃疡,是否得了什么结石,号脉是号不出来的,更何况,中医里也没有这些概念。
学号脉就要避开花里胡哨的东西
号脉这东西,可能有的人在中医学院学了五年也不见得能学会,就跟有的人只学了一天似的没多大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很多人学了那么多年,却没怎么实践过,也不知道真正的号脉是怎么一回事。
相反,您如果一天内就领会了号脉的意思,并勤加练习,又何须学上五年呢?其实,号脉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我把我所知道的号脉的要点告诉你,您只要认真一点学,马上就掌握了。实际上,号脉的关键就是三个字:寸、关、尺。
寸、关、尺在哪呢?寸脉在离手腕比较近的地方,跟它并排,隔一厘米挨着的是关脉,再隔着三个手指头的就是尺脉。号的时候,你得用手肚子去号。
号寸、关、尺这三个部位的脉有什么用处呢?其实,人左手和右手的脉是不一样的。在左手这一边,寸脉号的是心,关脉号的是肝,而尺脉号的是肾。比如说,你摸自己的寸脉,感觉它特别有劲,这就说明你的心脏还不错,那些心力衰竭的人可能怎么摸都摸不着。再比如说,一个人摸自己左手的尺脉,发现它没什么动静,这就意味着他的肾有点儿虚,得赶紧补一补了。
右手也有寸、关、尺,不过,对应关系略有不同,右手的寸脉是号肺的,关脉是号脾的,尺脉则还是号肾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同样是肾,左肾和右肾还是有区别的。左肾主排毒,比如说湿浊太多,尿也少的时候,你摸左肾的脉,它就特别弱。这样的人经常左边腰酸。右边的肾呢,主生殖。一个人要是生殖系统有问题,或者右边的腰老酸痛,或者是阳气不足、老怕冷,那他右肾的脉一定很弱。
明白二者的区别以后,我们就会对症对补了。有的人本来右肾不好,阳气不足,虚寒怕冷,这时候再吃点儿六味地黄丸就更怕冷了。因为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去心火的,有些人夜里燥热,口容易干,还老出汗,吃六味地黄丸就比较合适。要是您右肾不好的,最好还是吃些人参鹿茸之类的,这样才能补到右肾上去。
所以,到底是应该补左肾还是补右肾,我们摸一摸两边的脉就能大致判断出来了,就这么简单。
号脉的关键是心里要有意象
说到号脉,我们还要了解一下脉象。李时珍写过一本脉学书,叫《濒湖脉学》,里面列举了28种脉,有浮脉、沉脉、数脉、迟脉……但是,大家用手摸着脉的时候,可能只是感觉它在一下一下地跳,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有些人的脉比较弱,甚至都摸不到它在跳。
那么,我们要怎么判断脉的性质呢?
其实,中医这些东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通的。古人有一句话,叫“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您一旦到了这种环境当中,学会了其中一种脉,那你对其他脉象就会触类旁通,没什么新鲜的。有人说:“我学号脉,是不是要先把李时珍说的这28种脉象背一下?”不用。您会品茶吗?品茶就是号脉,只要会品茶,您就会号脉。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号脉就是把喝茶时的那种感觉变成手指上的感觉。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号脉时是心在号,而不是手指头在号。心里有那个意象,脉象就在你的心里呈现出来了。如果没有那个意象,那你就是把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全背下来了也没用。
所以,号脉的关键在意象。你看一下,中医是怎么形容脉象的。比如说滑脉,它就说滑脉是“如盘走珠”。这时候,你就可以拿一个大盘子,在里面搁上几颗珍珠,一晃悠,然后细细体会一下那种感觉。你号脉的时候要是体会到类似的感觉,那它就是滑脉。如果这时候再告诉你,孕妇的脉都是滑脉,那你不就会号孕妇的脉了吗?
不过,话虽这么说,你还是要去实践、去对比,得找一个孕妇,一个不是孕妇的女性来对比。只有这样,你才能号出差异来,否则你感觉是滑脉,结果一问,人家都做绝育手术了,那就乱套了。
古人号脉就是这么好玩,他们从不把号脉当成一种很神秘、很复杂的事情,而是把它具体化、形象化了。你要是对号脉特别感兴趣的话,完全可以像古人这样仔细研究。其实,我们的智力并不比古人高,也不比古人低。我们和他们心灵应该是彼此相通的。所以,你只要学会像古人那样把握意象,就会轻松地掌握号脉了。
只要会品茶,你就会号脉
说到意象,可能有些人觉得太复杂,以为这是在故弄玄虚。其实,我之所以把号脉和品茶相提并论,就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东西,都是用感官去品另一种事物的感官。两个感官合在一起,你好像也融入其中了,这就是号脉的真意。至于从书本上学,你再怎么看也是学不会号脉的。因为它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文字,也不是一种语言。感觉这东西没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感觉来描述。所以,我在谈号脉时哪怕是打比喻,也是用跟感觉有关的东西来说。
比如说我们喝茶的时候,舌头会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体会茶的感觉。茶刚入口的时候,我们会先用舌尖舔一舔,因为舌尖的感觉最敏锐,能够分辨茶的香味。然后,我们把茶含在口中,用舌头仔细体会一下。最后,我们把茶咽下去回昧一下。
号脉的时候也一样,可以分成浮、中、沉三个步骤。刚开始的时候是浮,就是轻轻地搭一下,然后稍微使点儿劲,到了中这一阶段,最后是沉,按一按,捏骨寻筋。这就很像品茶的三个步骤,所以我说,会品茶就会号脉,只不过一个用舌头,一个用手指。
在具体运用浮中沉这三个步骤的时候,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具体的茶叶。比如说,第一个是浮,就像一片片绿茶漂在水面上,它的香气也是浮在上面的;然后是中,可能就是铁观音这种半发酵的茶,香味越来越浓了;最后是沉,但不是很深。这像什么呢?大红袍,全发酵的茶,浓香醇厚。
其实,这些都只是一个比拟,真正把起脉来,会有万千感觉,一切尽在不言中。当你为自己把脉的时候,不见得一定是要为自己治病,你也可以想象是在和自己的身体进行交流。听着若有若无的“嘭嘭”声,你会感觉自己正在透过五官观察心灵,体会到一种别样的自在和快活。最后,心里会萌生出一种感动。喝茶也是如此,喝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喝出一种心态,喝出一种感动。当你喝到心里有感动的时候,你也就真正懂得品茶了。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