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刘志明国医大师:治疗风温寒包火表里两解经验分享

风温是感受风热之邪而引起的新感温病。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温初起,邪在肺卫,表现为发热、恶风、咳嗽、口渴、脉浮数等症。其治法以辛凉宣泄以驱邪外出,即“在卫汗之可也”之意。吴鞠通制有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等,

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但是,风温初期的治疗并不那么简单,尤其对于发病急、病情重的某些风温病,有时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因此,如何控制风温早期病势,遏制其传变,以提高风温的治愈率,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刘志明国医大师:治疗风温寒包火表里两解经验分享

个人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风温早期多表现为肺卫症状,但有不少是属于卫气表里同病。这是由于风热为阳邪,不仅起病急,且传变快,虽然邪中肺卫,但很快就出现里热的症状。尤其是就诊病人往往已经发病数日,表邪多有入里化热之势,因此,这时欲控制病情,须用表里双解之法;若单纯以透表法治之,药不达病所,疗效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在风温早期,注意分析是否有表邪入里化热之势,而及时地使用表里双解法,在风温早期的治疗中,有着更实际的意义。兹举

刘志明国医大师:治疗风温寒包火表里两解经验分享
刘志明国医大师

两例加以说明。

例一:张某,男,40 岁,1978 年 10 月初诊。主诉:发热两天。体温高达 40℃,恶寒,头痛,咳嗽,胸闷,恶心,纳差,小便黄,脉浮数,苔黄腻,病后自服解热镇痛西药和中药一付,而热未退。辨证为风温束表,兼入里化热之势,处方如下:荆芥穗 9 克,薄荷 9 克,防风 12 克,半夏 9 克,藿香 9 克,连翘 12 克,栀子 9 克,黄芩 9 克,滑石 15 克,甘草 6 克,服上药一剂而热退身凉。此为解表清里之法,以荆芥穗、防风、连翘辛凉解表,栀子、黄芩、滑石清里泻热,半夏、藿香和胃化痰,虽高烧 40℃,予以表里双解、内外分消,热邪得以迅速驱除。

例二:王某,女,52 岁,1980 年 9 月初诊。主诉:发热恶寒 7天。体温在 38~39℃之间,身痛,口干苦,纳差,大便干,脉浮弦,舌苔黄燥。发热恶寒为风热束表,口苦、便干、苔黄是热入阳明,宜表里双解。处方:荆芥穗 9 克,薄荷 6 克,连翘 12 克,防风 9 克,甘草 6 克,石膏 18 克,黄芩 9 克,大黄 3 克,服上药两剂热退。本方以荆芥穗、连翘、薄荷、防风辛凉解表,黄芩、石膏清气分热,大黄攻下泻热,为解表攻里并施也。

上两例在初诊时表现为表里同病,前者以解表与清里并用,后者解表与清热攻下同施,由于切中病机,故仅一、二剂便愈。若仅按照辛凉宣透之法施治,可能取效慢,甚至不能控制病情。表里双解一法是为表里同病而设,而风温病虽然初起表现为肺卫症状,但由于其发病急、传变迅速,不少病人在初诊时就可见表里同病的症状,此时只有表里同治,方能及时抓住病机,而有效地截断病情发展。临证体会,在温病初期,只要有入里化热之势,即便是里证初显而不重,就应酌情采用表里双解法;否则,若等到里证完全具备,

再施清里之法,则疗效差而取效慢矣!

表里双解法用于温病初期,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如刘河间创双解散治疗热病初起,即是以荆芥、防风配大黄、滑石,表里双解;清·杨栗山创升降散,以蝉衣配大黄,内外分解;民国张锡纯创清解汤用于“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酸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是以薄荷、蝉蜕配石膏而用,为我们在温病初期使用表里双解法提供了经验。

温病早期应用表里双解法,关键在于用药得当与否,只要分清表里轻重主次,权衡表里药物的比例而后用之,即无太过不及之弊。还应注意,若里证不甚严重,则不宜过用寒凉之品。

刘志明国医大师:治疗风温寒包火表里两解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