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脾胃病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脾胃病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脾胃病

沈英森教授是广东名医,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30余载,理论深厚。学验俱丰,临床用药不断创新,强调灵活实用,临证疗效卓著。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和统血,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胃共同完成饮食消化吸收及水谷精气的输布。故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此外,由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脾胃与肝具有生克的特殊关系,肝的疏泄功能,能够协助脾胃纳化功能。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胃炎、食道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以及急慢性肝炎表现为脾胃征候等,都属于脾胃病的范围。临床上,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复因饮食失调、情志不畅、感受外邪等更伤脾胃,或因脾胃本身亏虚运化无力等,以致食积、湿阻、气郁蕴结为患为主要邪实。
  总之,沈教授认为脾胃病病机本虚标实居多,脾胃亏虚为本,食积、湿阻、气郁为主要邪实。沈教授说:“中医治病,知其医理者,一通百通;不知医理者,一窍不通,处方不灵。”因而临床治疗中只要抓住脾胃病本虚标实的特点所在,辨证为主,健脾益胃治其本,消、疏、通降相合之法治其标为治疗大法,做到医理与实践左右逢源,就有妙手回春之效。
2、治疗要点
  2.1 消疏通降相合之法治其标
  胃属腑,六腑以通为用,通降为其生理特点。降则和,不降则为逆为滞。胃肠伤食,食滞中焦致气机阻滞;外邪尤以湿邪最易损伤脾胃,阻滞中焦气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也致气机不畅。各种内外因作用于胃腑,皆可导致气机阻滞,故本病常见脘腹胀痛、暖气吞酸、纳呆食少、大便不爽等气机不畅的症状。治疗采用消、疏、通降相合之法,消除(或清除)食积、湿阻、气郁,调畅气机使其气机条达,升降出入有序,脾胃才能各司其职,恢复正常运化功能,脾胃疾病方得以治疗。
  《素问•痹论篇》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若食多食腻,谷反为滞,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司,临床特点表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故沈教授每以保和丸为主,药取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连翘清热散其食积之热。久则脾胃虚弱,食不慎则病发,故方中茯苓、半夏、陈皮健脾,以助运开胃。本方的特点是既重消食导滞,更不废健脾和胃。
  《临证指南医案》日:“湿喜归脾者,与其同气相感故也。”沈教授注意三因制宜,具体到岭南之地,一年四季高温时间长,淫雨霏霏,天热地湿,因此岭南之人多感暑热之邪,则多见脾为湿困、胃为热扰的湿热中阻证。临床特点表现为胸脘满闷,腹泻纳呆,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等。所谓湿去滞自消,故方取新加香薷饮为主。用药首选芳香轻清、醒脾化浊,如香薷、扁豆花、藿香、佩兰等花叶轻清之品透解暑湿而不伤津气之妙。
  沈教授常结合岭南地区特点,选取岭南特有的木棉花、鸡蛋花配合使用。而此热非以风药散之而不能去,方中防风开郁发表,使热从表出。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由外感时令之湿而来,内湿则由脾弱失运,湿从内生。内、外湿相互影响,由湿生滞,进一步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辅以茯苓、白术、白蔻仁、薏苡仁等健脾利水除湿,两相并举,两湿得去,沈教授临证强调两点,一方面重视和脾胃,一方面重视利湿热。脾胃和,湿热除,诸证自愈。
  《血证论》日:“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故脾胃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疏泄,肝气得疏,脾胃气机才能调畅。此即“土得木则达”。若七情失畅,肝疏泄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脾胃运化,出现肝郁脾虚或肝胃不和的证候,临床常见脘腹胀痛,腹痛即泻,运化不良等。叶天士云:“治脾胃必先制肝”。故治疗必须结合调肝。临床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常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沈教授自拟激愈方,方共九昧,白术、陈皮、白芍、防风取用痛泻要方,木香、川黄连取香连丸之意,香薷汤之香薷、厚朴、扁豆,为三条古方合而为一。其中大便黏滞甚则脓血便者,以扁豆花易扁豆,加木棉花、鸡蛋花、槐花、枳壳诸药。
  总之,考虑到临床脾胃病的病情复杂性,沈教授临证该病时往往在健脾益胃的基础上,消、疏、通降相合之法常相兼而用标本兼顾。而临床用药辨证论治时更有加减化裁之妙。如脘痛较重者,加延胡索、白芍;腹泻甚,便中带血者加地榆、槐花、茅根;胸脘痞闷者,加瓜蒌、薤白;纳呆食少者,酌用生麦芽、谷芽、鸡内金以助脾运化;便秘者,则同时加用火麻仁、肉苁蓉;口中反酸,常用乌贼骨、生牡蛎以抑制胃酸分泌;恶心呕吐、呃逆者,常用和胃降逆之旋覆花、代赭石、柿蒂以降胃气。
2.2 健脾益胃之法治其本
  脾胃病是慢性病程,病邪实日久必伤及脾胃,脾胃虚弱是致病之本。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相得益彰。故《临证指南医案》谓:“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故胃阴亏虚兼脾气不足之证,法以甘凉濡润益胃兼甘缓健脾和中,润燥相宜;该法应贯穿治疗始终,澄源方能清流,诸邪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病理基础,则难以为患。沈教授反复揣摩归纳诸案,临床运用自拟养胃方,颇有效验。该方药取甘、平、微温、微凉之品,令扶气而不燥热,益阴而不凉滞,庶可收功。方中怀山药、茯苓、白术、炒扁豆健脾和胃;枳实与厚朴、木香与砂仁健脾消痞;法半夏、竹茹和胃降逆;党参、北沙参补益气阴;麦冬、玉竹、石斛滋阴润燥;此类病证,用药过寒过热或单纯清补,顾脾舍胃或重胃轻脾皆非其治,唯仿清代叶天士“甘缓益胃、甘凉濡润”复法治之,方为中的。
3 自身调理综合治愈
  古人云:“三分治疗七分养”。在治疗的同时,沈教授还非常注重脾胃病的护理。《难经•十四》说:“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故凡是来诊的患者,沈师均嘱咐患者饮食有节,饮食适量,慎食辛辣、浓茶、煎炸等刺激或坚硬粗糙之物,并注意戒除烟酒,定时进餐。其次情志调摄也不容忽视,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情志因素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大。它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而产生疾患,所以要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沈教授脾胃病用药尤宜简约,每张处方用药一般不要超过12味,太多则庞杂,药过病所,反伤正气。病已基本痊愈,应中病即止,不可全仗药物攻治以求除邪务尽,而应膳食调养,怡情易性,节饮食,慎起居,待脾气健旺,正气恢复,余邪自去也。
4、病案举例
  王某,女,30岁。2005年4月3 日诊,自诉腹痛,大便烂,每日解2~3次,大便后腹痛稍减,旋即复发,反复发作已半年。舌红苔白腻,脉弦细。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全大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中医辨证属腹痛,肝脾不和,湿热相搏。治以调和肝脾,清热理气化湿,药用:防风、陈皮各l0g,白芍15g,厚朴、扁豆花、香薷各l0g,木香(后下)5g,川黄连3g。日l剂,水煎服。连服3剂,3日后复诊,上述症状消失,再守上方,给药4剂巩固疗效,追踪3个月,无复发。

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  

1941年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深爱中医,矢志杏林,1967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50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于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肾病、肺病及肿瘤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历任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参与创办中医系并首任中医学系主任。曾任中国中医药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协会康复与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广东省老教授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顾问。培养了包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在内的数十名外籍进修人员,曾多次受邀到印尼、泰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及香港地区讲学。曾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中医药优秀科技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名中医”等称号。2003年、 2008年分别担任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8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之一。主编及参编《沈英森验方验案》、《岭南中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挥》、《常见肿瘤的中医防治》、《中国宫廷医学》等20多部著作,发表“中医治肾五法”等论文40余篇。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脾胃病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