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善至中医: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怎么办
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怎么办
俗话说:“儿吃一口,娘喜心头”,家长在孩子的喂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不喜欢吃东西,甚至抗拒吃东西,家长怎么劝怎么哄也没辙。时间一长,孩子逐渐消瘦,面色欠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其实,这就是小儿厌食。
症状表现
症状: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症,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减少而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为特征,患儿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常见病因:可因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不畅导致。厌食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在夏季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而1-6岁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
预后:厌食一般预后良好,若长期如此,病情迁延不愈者,可使气血生化乏源,正气不足,易罹患他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转化为疳证。
疾病演变
凡病程较短,仅表现为纳食不香、食欲不振、食量少,饮食稍多即感腹胀,形体正常,舌苔薄腻者为脾失健运。凡病程长,患儿不思饮食,食而不消化,大便稀溏,伴面色少华,乏力多汗,形体偏瘦,舌质淡,苔薄白者为脾胃气虚;若食少饮多,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者为脾胃阴虚。
常见治疗
厌食病位在脾胃,故治疗时候应以运脾开胃为法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胃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受纳运化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化复健,则胃受纳自开。此外,理气宽中、消食和胃、化湿醒脾之品也可酌情使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养,逐渐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脾失健运证
脾失健运证为厌食初期表现,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有胸腹部满闷不舒,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治法:宜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使得脾运化功能恢复正常则厌食症状自除。
方药:可选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或选用中成药小儿香橘丸。
不良影响:若本证失于调治,病情迁延,损伤脾气,则容易发展为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虚证
本证多见于脾胃素虚,或脾失健运证迁延失治者。以不思饮食,食物不消化,大便稀溏而伴有未被消化的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四肢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宜健脾益气,佐以健运。
方药:可选异功散加减。若苔腻而大便溏可去白术,加苍术、薏苡仁燥湿健脾;若大便稀溏,可加炮姜、肉豆蔻温运脾阳;若饮食不易消化,可加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助运;若汗出较多而易外感,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情志不畅可加柴胡、佛手疏肝解郁,条畅气机。亦可选用中成药小儿健脾丸进行治疗。
不良影响:若脾胃气虚证之厌食迁延不愈,会进一步伤及气血,若气血耗损,形体消瘦,则应按疳证论治。
脾胃阴虚证
脾胃阴虚所致的厌食多见于温热病后或素体阴虚,或嗜食辛辣伤阴者。表现为不思饮食,食少而饮多,皮肤不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难以入睡,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舌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宜滋脾养胃,佐以健运。
方药:可选用养胃增液汤加减。
除了通过内服汤药,推拿与针灸疗法也有不错的效果。
推拿
1.补脾土,运内八卦,清胃经,掐揉掌横纹,摩腹,揉足三里。此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证。
2.补脾土,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摩腹,捏脊。适用于脾胃气虚证。
3.揉板门,补胃经,运八卦,分手阴阳,揉二马,揉中脘。适用于脾胃阴虚证。
针灸
1.体针: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采用平补平泻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证。取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适用于脾胃气虚证。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中脘、内关,用补法,适用于脾胃阴虚证。以上各证型均用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穴:取脾、胃、肾、神门、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隔日1次,双耳轮换。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以稍感疼痛为度,适用于厌食各证型。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