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胡希恕经方医学:中医药秘方治疗头晕等症状

热、汗而渴,白虎“啸”威—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案例

胡希恕经方医学:中医药秘方治疗头晕等症状

患儿, 男,10岁。2009年9月24日初诊

全班39人昨日只来18名,全班停课,中午无明显不适,晚上出现发热,伴咽干,发烧,服白加黑一片,大汗出热不退,一整天体温在39~39.5℃,汗出口干思饮,不欲食,只喜吃西瓜,晚7点体温39.4℃,苔白腻,脉弦滑数。

辨六经属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白虎加人参苍术汤:

生石膏(同煎)100克,知母15克,炙甘草6克,苍术10克,新开河人参10克,大米一撮。

8点服一煎,一小时后,体温降至38.8℃。

第二天体温正常,因有咳嗽吐痰,服半夏厚朴汤加味二日愈。

按语:本例患儿急性起病,初服“白加黑”大汗出而热不退,继予辨证处方,因治疗得法,不日而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临床上当汗不汗需要避免,汗不得法同样需要高度关注,这在《伤寒论》中都是一再申明,反复叮嘱的。《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论中对桂枝汤附后汗出程度的描述也是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大汗出,必致津液大伤,津气两耗,胃中干燥,烦渴不解,转为里热之证。

本例服“白加黑”后致大汗出,是为发汗不当,热必不去而反炽,“一整天体温在39~39.5℃”,加苍术者,因兼夹湿浊之气,因此辨证中有“太阴”之属。

第二篇:为何治渴之功不在石膏而在人参?

作者:马家驹 博士

胡希恕先生医案:刘某,女,50岁,病历号66635,1965年7月10日初诊。因天热热汗出,晚上睡着后着凉,昨天早起即感两腿酸痛,头晕身重,口渴无汗,自服APC1片,1小时候大汗不止,而仍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感口如含火炭,苔白,脉滑数。

  • 该案辨证要点:口渴,大汗,发热,不恶寒,恶热,口热,苔白,脉滑数。
  • 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证属阳明病,热盛伤津,治以清热生津,予以白虎加人参汤。

处方:生石膏60g,知母15g,炙甘草6g,粳米30g,生晒白人参9g。

结果:服1剂汗止、渴减、热退,再1剂诸症已。

  • 问题:为何该案口渴(大烦渴不解)是白虎加人参汤方证,而不是白虎汤方证?
  • 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嘱学习经方要始终理会,从条文入手学习。
  • 将《伤寒论》中白虎加人参汤条文如下。

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由于大量亡失津液,胃中干燥,故大烦渴不解。此时只用白虎汤清热,津液不能复生,则口渴不除。唯有用人参补胃,胃气健运津液才能生成,口渴才能解除。故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第26条: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而《伤寒论中》白虎汤条文却并无治渴之说法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 从条文可见,白虎汤并无口渴之类描述
  • 通过白虎加人参汤证与白虎汤证的比较,可以发现口渴喜饮是白虎加人参汤证,不是白虎汤证。
  • 因此,白虎汤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大”的描述不准确。

胡希恕先生并不认为大热、大汗、大渴是生石膏的使用指征。一者《神农本草经》未提到,二是《伤寒论》无说明。

《神农本草经》谓生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胡老注解到:许多人每以本方治渴,其功效多归于石膏,后世本草亦多谓石膏治渴,这种看法不是十分恰切的,不符合《伤寒论》的本意。

  • 试观白虎汤各条无一渴证。而白虎加人参汤各条无一不渴者,可见治渴不在石膏而在人参。
  • 胃为水谷之海、营卫之源,人参补中益气,健胃生津,为治津枯的要药。
  • 至于石膏,功在除热,口舌干燥、烦躁即其应用的主要症状。
  • 那么临床上如何把握白虎加人参汤方证?
  • 白虎汤证的基础上,见到津液伤。用人参来健胃生津。因此可以简单认为白虎加人参汤方证=白虎汤证+口渴
  • 对于白虎加人参汤治渴在于人参,医家也多有认识,以下列举其它医家两案佐证。

刘渡舟教授医案:李某,男,52岁。患糖尿病,口渴多饮,饮后复渴,似有水不解渴之感。尿糖阳性,血糖超出正常范围。其人渴而能饮,但食物并不为多,大便亦不秘结。问其小便则黄赤而利,然同饮入之水量比则少。脉来软大,舌红无苔。

处方:生石膏40g,知母10g,甘草6g,粳米一大撮,人参10g,花粉10g。此方共服五剂,则口渴大减,体力与精神均有好转。化验血糖与尿糖,程度减轻。转方用沙参12g,麦冬30g,花粉10g,太子参15g,甘草6g,知母6g。此方服10余剂,病情明显好转,后以丸药巩固疗效。(《伤寒论十四讲》)

  • 该案中口渴多饮,小便黄赤,脉来软大,舌红无苔。
  • 证属里实热证,同时热已伤津故口渴多饮、脉来软大,故属白虎加人参汤证。

又如郭振球先生医案:朱某,女,2岁。1957年6月24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于本月上旬,即患发热,恶寒,咳嗽,曾注射青霉素,发热仍然不退。继而渴饮无度,小便频数而量多,又曾服中药无效。诊察:发育正常,营养尚可。面赤唇红,舌质干而有微黄薄苔。头、胸、上肢濈然汗出,哭声宏亮,呼吸微促。体温39.2℃,白细胞9600/mm3,嗜中性粒细胞20%,淋巴细胞18%,指纹浮紫。

据此证,乃阳明燥热所引起的热中。治宜辛甘而凉,直清其热。

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加荷梗5g,蚕茧3g。每天1剂,嘱服5天。

6月30日二诊:服药后热仍持续未退,但夜间则发热稍低,口渴减轻,尿量亦少,体温39℃,原方加竹叶2g,麦冬3g。

7月4日三诊:病情均见减轻,体温37.6℃,惟食纳不佳,予原方加鸡内金3g,炒薏米2g,服5剂而痊。(上海中医药,1959;(7):29)

  • 该案的发热、汗出,渴饮,小便频,面赤唇红,舌质干。属于里实热证,但津液已伤故渴饮、舌质干,属白虎加人参汤证。服药后,口渴减轻,说明脾胃功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津液生成。

因此,白虎加人参汤治渴之功不在生石膏而在人参。胡希恕先生、冯世纶教授嘱学习经方需要从条文入手,前后对照、始终理会。

胡希恕经方医学:中医药秘方治疗头晕等症状
胡希恕经方医学:中医药秘方治疗头晕等症状
胡希恕经方医学:中医药秘方治疗头晕等症状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