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胡希恕经方医学:(医案)中医药治疗胃痛

胃脘痛之当归建中汤加五灵脂方证案

胡希恕经方医学:(医案)中医药治疗胃痛

案例:

高某,女,33岁,2014年5月27日初诊:

刻下症:心下痛,按之剧,无胀满嗳气,股内痛,心悸,出汗不多,头微汗出,微手抖(既往亚甲炎),烦躁,痛经史,本次行经未痛,口干,大便日一行,眠时可时差。苔白根腻脉细。

解读:

辨六经:患者心下痛,当属里虚寒;大腿内侧痛、汗出、心悸、手抖,为外邪里饮上冲所致,即辨太阳太阴;综合患者状况,阴证为主,故口干非里热(因无汗出多、恶热等阳明外证),而为津液枯燥;烦躁亦为虚热;故辨六经为太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身痛、汗出、为太阳表虚之桂枝汤证;胃痛,故加芍药、饴糖,缓急止痛,虽芍药凉,但饴糖温而量大,总属治在太阴;又心悸、手抖为饮邪上冲,此亦符合桂枝降逆作用。素有痛经,失眠,当为血虚血瘀,故加当归、五灵脂养血、化瘀止痛。故为当归建中汤加五灵脂方证。

小建中汤见于《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血少心气虚则悸,外邪不解则烦。小建中内能补虚,外能解表,故能主治此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手足烦热者,为虚热;咽干口燥者,为津液枯燥。此对症。当归建中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二):“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治疗小建中汤而血虚者。

案例:

处方:当归10,桂枝10,白芍18,炙甘草6,炒五灵脂10,生姜3片,大枣4枚,饴糖一勺,七剂

2014年6月10日,二诊:

心悸已,胃脘痛减, 月经后有少量阴道出血,足冷明显, 大便日二行,不定期痒疹,体重增,口中和,但喜饮,眠差,苔白脉细。

处方:吴茱萸10党参10清半夏15麦冬15桂枝10丹皮10茯苓12当归10川穹6阿胶10白芍10炙甘草6生姜3片大枣4枚

解读:

辨六经:虽口中和,但喜饮,为上热;胃痛轻,足冷明显,为下寒重;故为上热下寒之厥阴病,而上热轻、下寒重。

辨方证:上热下寒之厥阴病,结合月经后少量出血,眠差,为血虚水盛夹瘀,因上热轻下寒重,故选用为温经汤加茯苓。柴桂姜合归芍散因柴胡、花粉、生龙牡等清上热之药多,故当上热明显,此处不宜。

温经汤既用吴茱萸汤去大枣加桂枝降逆止呕以温胃驱下寒,又用麦门冬汤去大枣滋枯润燥以补胃之虚,另以芍药、阿胶、丹皮、麦冬凉血清上热,行瘀和血。又以桂枝、生姜引邪外出,故为清上温下,为治半表半里阴证者。胃为生化之本,气血之源,胃气利则津血生,此为生新祛瘀兼备的治剂,故带下崩中、月事不调、久不受孕者,并皆主之。

胡希恕经方医学:(医案)中医药治疗胃痛
胡希恕经方医学:(医案)中医药治疗胃痛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